时间:2022-08-22 23:56:17 | 浏览:918
随着元宇宙浪潮的兴起,海外NFT概念逐渐破圈,传导到国内催生了数字藏品,引发热潮。
NFT全称Non fungible token,直译为“非同质化代币”,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种数字凭证,可基于以太坊等大型公链,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。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不同的是,单一NFT具有唯一性、且不可被分割。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大多是基于此衍生出来的。
今年以来,数字藏品热度持续攀升,互联网巨头、文化机构以及各路资本纷纷入局。根据公开报告,截至2022年6月中旬,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已超过500家。预计2026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或将超300亿人民币。
然而,由于国内监管架构的逐步明晰,由NFT演化而来的数字藏品渐渐淡化了原来的金融属性,更强调其内在权益和文创价值。此前狂热的数字藏品“炒作”热潮,也有冷静下来的趋势。
今年以来,数字藏品交易的火热,吸引多方玩家入局。
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2月国内数字藏品平台不过100多家,至今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,这个数字已经超过500家,几乎每天都有10多家新平台出现。
从上市公司来看,有阿里、腾讯、京东、百度、网易、B站、迅雷、汤姆猫、中青宝、蓝色光标、疯狂体育、曲江文旅、华策影视、三人行、奥飞娱乐、华媒控股、快手等超过20家上市企业均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布局数字藏品。
从概念上来看,由NFT衍生落地的数字藏品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,无法避免炒作。如2021年6月,阿里与敦煌美术研究所合作发布的敦煌飞天与九色鹿两款NFT皮肤上市后就被秒空,在二手平台上被炒至天价。此外,支付宝推出的亚运会数字火炬,被炒到数千元。
今年4月,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。倡议指出,NFT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,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、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,但同时也存在炒作、洗钱、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。
为此,倡议提出,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,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,自觉遵守以下行为规范: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、保险、信贷、贵金属等金融资产,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;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,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(ICO);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(集中竞价、电子撮合、匿名交易、做市商等)、持续挂牌交易、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,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;不